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一台乒乓球教练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它可以替代真人成为运动员的“陪练员”,其发球频次、落点设置以及上旋、下旋等发球类型都可以提前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强度的训练需求。
除乒乓球教练机器人外,场馆内还有大量科技力量的使用。综合设置的雨水回收系统、室内CO2浓度监控系统、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浓度监测装置、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等节能系统及设备,让高新体育中心有效实现资源节约,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相关资料图)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在成都举行,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成都高新区凭借区域科技企业优势,在场馆建设、组织运营、赛事保障等多方面提供了大量产品和服务,让“高新智造”全面助力成都大运会。
为大运赛事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高新体育中心自2021年建成后,已成功服务2022年世乒赛等国际大型赛事。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党组成员、专职副部长郭骥表示,高新体育中心体育馆配备的乒乓球机器人是中国乒乓球队同款训练机器人,它能实现类人体动作发球,训练接球者对发球动作的观察和预判,训练机器人还可以自定义每个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针对训练需求设定多种打法,支持专业陪练的同时,也能满足市民的趣味乒乓球体验。
其实,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的亮点不仅在于机器人,众多创新科技也备受关注。比如高新体育中心多功能体育馆采用的先进送风系统,场馆配置的新能源工程车、微循环工作接驳车、新能源环卫车辆、指纹识别智能储物柜、功能房智能多项识别门禁系统等等。
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由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馆、综合服务中心、室外体育场地等组成。其中,多功能体育馆是四川省第一个按NBA标准建造的场馆,可根据需求在24小时内完成制冰并转换成为冰场,能够满足NBA季前赛、排球、体操、短道速滑等众多国内外比赛要求。
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多功能体育馆作为大运会高新赛区乒乓球场馆中心,总建筑面积约8.27万平方米,总座席数近13000座,为大型甲级体育馆,可满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冰球、体操等比赛要求。
中建西南院表示,高新体育中心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贯彻到场馆建设的各个方面,总体规划和设计从社会、生态、功能、经济、文化五个方面的可持续性入手,以塑造生态绿色公园为目的,并在造型设计中融入四川特色的“蜀锦”,最终将整个项目打造成为能提升区域价值的城市地标。
除了充满科技感的体育中心,成都高新更多科技产品将助力大运会。“在成都大运会上,公司主要有快速部署式监测测向系统、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调度系统这两款产品提供服务。”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大公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在大运会现场,运动员、观众、志愿者、安保等人员众多,大家通过专业无线电设备、手机、对讲机、无线话筒传输音视频及数据进行交流,各种频率交织在一起,极可能出现同频干扰。通过这套设备,可以发现干扰信号的相关信息,便于及时排除干扰,保障正常通讯。
大公博创的快速部署式监测测向系统集天线与监测测向设备于一体,具有易于拆卸、安装和携带等特点,能够随时随地快速部署一整套支持交汇精准定位的测向系统,极大提高对干扰信号查找和发现的效率,可应用于各种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场景,以及电磁环境复杂、同频干扰较多的城市市区、边境、港口、沿海、机场、车站等区域。
除了无线电安全的“隐身保镖”外,还有气象监测的“天气卫士”。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的四川省天链星通科技有限公司就为成都大运会“量身定制”了一整套人工影响天气的多网融合通信网络。
“众所周知,如果比赛时出现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会对室外比赛项目造成影响,为此需要提前进行人工气象干预。我们这套系统主要是在气象部门预测到将出现不利于比赛项目的天气时,让人工干预更加安全、快速、有序。”天链星通董事长王天宝说。
这套系统以“人影多网融合通信系统”为“神经中枢”,“人影催化弹安全管控”解决方案、“人影多网融合安全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人影固定作业点安全管控系统”和“气象台站测场无人值守系统”等产品作强有力辅助,这一整套“气象卫士”将为成都大运会提供气象服务。
厚植科技企业成长沃土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办,这是继北京大运会、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智慧大运”是成都大运会的重要理念,大运会筹办以来,科技元素已成为一大特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以智能机器人为例,郭骥表示,为有效保障大运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我们在赛事保障、辅助训练、生活服务等方面都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大运场景中的“机器人总动员”将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赛事的智慧图景。
成都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翼表示,根据《科技赋能大运行动方案》,将重点围绕主场馆、大运村等空间,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等方面,实施共计170余项技术产品,覆盖30余个场馆,为办赛、参赛、观赛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已有16家企业的科技产品、技术获得了大运执委会相关工作部认可,成为大运赞助商、供应商。在智慧生活、绿色出行、训练辅助等方面为大运客群提供可知、可感、可视的科技体验。
其中,成都高新区的“智造”产品和服务成为科技赋能大运会的重要贡献力量。成都高新区科技企业“组团参赛”,成为大运会赛场上的另外一支“特别代表队”。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角度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是‘创新创业主体’,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最优服务助力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和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厚植科技企业成长沃土,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并不断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加快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高新区市场主体规模快速增长,市场主体累计存量达33.14万户、同比增长25.8%,其中企业20.54万户、同比增长20.64%。值得关注的是,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累计培育上市企业6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0家,位居中西部前列。
2022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320家,净增量首次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3900家、增长约25%,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拥有产值上千亿元的工业企业3家、百亿级企业6家、制造业上市企业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
不仅如此,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四川省新增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成都新增2家,均位于成都高新区,分别为盈创星空金融科技孵化器、交子金融科技中心。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孵化器130余家,面积达540万余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0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1家、省级孵化器10家、省级众创空间12家。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牢固树立“科技即产业”的理念,在科技工作体系、创新能力、创新载体建设三个方面集中发力,营造“处处可创业人人愿创业”的良好生态,打造企业和人才创业圆梦高地。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